资讯中心

【国茶工匠﹒人物推选】“制茶大师”肖益平——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者

时间:2018-07-06 来源:原创 浏览量:10074

安化,古为“梅山蛮”居住之地,这里独有的“野蛮”特性在肖益平看来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。“野”是自然的个性,“蛮”是力量的体现,而千两茶正是这两种元素的最完美结合。千两茶从原料到包装全部取自天然,它的踩制和晾晒则融入了团队的阳刚和自然的日月同辉。自然的馈赠与团队之力在安化制茶人的智慧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,使千两茶成为安化最具个性和特点的茶。这也正是他与千两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原因。


肖益平,1964年生,湖南益阳安化人,高级评茶师,高级农艺师,全国茶叶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,国家边销茶工作组委员,益阳市“十大创新人物”,安化县“十大制茶师”,湖南省“千两茶大师”,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。

奋斗一辈子,只为几片树叶子

在肖益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“传承”“创新”“发展”三幅书法。一路走来,他的茶界人生也循着这个理念。肖益平出身在一个黑茶大家庭,从小就在茶包堆中玩捉迷藏,老一辈的踩茶号子是他们儿时玩耍的童谣。从初中开始,每到寒暑假他便在厂里做临时工,对制茶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,令年少的他感觉很神奇。1981年,他正式被招进茶厂,原本被分配在筛分车间,他却对黑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一股劲地钻研起黑茶制作工艺。一有空闲,他就喜欢到车间去看师傅们做茶。下班回家,他喜欢端起家里的盘子筛子抖几把。不到两年,他就掌握了车间几个主要工种的操作工序与技术,顺理成章的就当上了班组长、车间主任。

1983年,白沙溪为重振千两茶传统制作技艺,请回退休老员工带领年青员工学踩千两茶。肖益平年轻力壮好学,天生就是踩茶的好料,自然成为了这批学徒中的骨干。他不仅学踩茶,还主动向老员工深挖千两茶历史故事、原料拼配,甚至连篾篓的编织方法也不放过,直至能够完全独当一面;1991年,肖益平担任总车间主任,整个生产车间的全部工作都由他来负责;1995年,他升任白沙溪茶厂副厂长,主管全厂生产管理。转瞬几十年的摸爬滚打,今年已经是他精耕细作黑茶的38个年头。

“奋斗一辈子,为了几片树叶子。”这是他对自己茶叶人生最贴切的概括,也是他毕生所追求的奋斗目标。

发挥传统优势,传承精典技艺

制作千两茶的工艺不仅在“制”更在于“炼”,七星灶烘焙工艺是铸就安化千两茶黑褐油润、松烟明火高香的关键。“七星灶”是根据北斗七星在银河系中排列方位而设置的七个灶孔而得名。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火力集中升温,节能省柴,更重要的能使茶香得到更充分的激发。在他的倡导下,茶厂支起了七星灶,成立了烘焙车间,一年四季松烟袅袅,茶香环绕,成就了千两茶独特味道。

手工筑制原生态茯茶砖是个既要技术又耗体力的活儿,需要两个全劳动力呈梅花型轮番多次捣筑,然后棉线捆扎成型,不是中年壮汉难以胜任这份工作。刚开始,肖益平自己一条短裤一块背心,亲自在高温蒸汽下与员工们一同筑制,进烘房查看发花效果,硬带出了大批熟练工人。如今,原生态茯茶砖已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主打产品。

以文化为载体,舞活黑茶魂

在传承千两茶技艺的同时,肖益平还对千两茶独有的制作现场进行深入发掘和提升,创新形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《千两茶号子》。他请回千两茶号子手在生产踩制千两茶现场领唱《千两茶号子》,并请专家将其谱制成曲,组成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舞队。如今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多个国家,都能看到他们的威武的身影和整齐的号子,让世界见识了安化千两茶文化的古朴魅力。

在资江边上的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,不仅建成了白沙溪黑茶历史博物馆,同时改善了千两茶踩制车间条件,增设千两茶凉晒防雨敞棚,将新旧厂区、生产车间、千两茶踩制场汇聚成文化旅游观光项目,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,宣传推广安化黑茶。

  “玉柱凌峰茶王展世界,步步高升塔中看天下”,这是肖益平写在千两茶王景观塔的楹联。字里行间,我们听到了跋涉者的铿锵脚步,领略到了制茶人的博大胸怀与勇于攀登的不懈追求!

(本文转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)


推荐产品

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抖音号
  • 视频号
  • 微博
  • 小红书

电话:0731-82222271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隆园一路19号湘茶高科技产业园

Copyright © 2023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   营业执照查阅   网站地图    湘ICP备2024043533号-1
技术支持:竞网智赢

手机咨询

0731-82222271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手机端

手机站二维码

手机站二维码

在线留言

返回顶部

微信客服

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
联系我们:0731-82222271